四川报讯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前言
电竞耳机想必是各位游戏玩家仅次于键鼠之后的重要道具了。市面上的电竞耳机琳琅满目,一百元到上千元不等,其中到底有何区别,孰优孰劣有时会搞得人们一头雾水。特别是物理7.1和虚拟7.1之争的激烈更是到了白热化阶段。
现在正值年中促销季,我们在京东选择一下500元以上的游戏耳机,发现销量前五名中有罗技的G933,HyperX的飓风7.1和黑鹰S,华硕的Strix 7.1以及赛睿的寒冰5
今天我们就在这销量最高的5款耳机中选择了其中两款,Strix 7.1和黑鹰S,正好他们也分别代表着物理和虚拟两种7.1声道的实现方式,来为大家对比一下他们的效果究竟如何
华硕Strix 7.1是一款经典型号了,2015年就已经问世。HyperX是金士顿旗下的高端电竞子品牌,2017年的时候推出了一款高端的电竞耳机产品HyperX Revolver S也就是黑鹰S,作为他们在电竞领域的一枚重要棋子。
ASUS Strix 7.1
由于Strix 7.1是早期产品,当初Strix还没有被并入ROG,所以我们在包装上还看不到ROG元素
Strix 7.1的最大卖点就是物理7.1声道和多功能控制盒
侧面标出了一些具体参数,比如前置单元和低音单元直径都是40mm,中置单元为30mm,后置和侧置单元为20MM
早期的Strix系列产品以橙色为主色调,Logo还是一个猫头鹰的造型
Strix 7.1的本体看起来和Strix的Logo十分神似,就像一只猫头鹰的两个眼睛
Strix 7.1的颜值不俗,橙色的双瞳加上透明的外壳,做的和真正的眼眸有几分神似
耳机线是不可分离的,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耳机的便携性
挂在耳机架上的效果
这个控制盒是Strix 7.1的重要配件,实际上是一个外置声卡,内置DAC将USB接口传过来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再输出到不同声道。
由于是采用多个发声单元的物理7.1声道,所以每个声道的音量可以单独进行控制,两个旋钮操作起来也十分方便
背面有一个麦克风的环境降噪开关,在环境较为嘈杂的时候可以适当提高麦克风的通话质量
耳机输出采用HDMI接口,这个是非常罕见的。其实HDMI接口是可以输出音频的,但输出的是数字式音频,是无法直接被耳机的发声单元播放的。实际上Strix7.1的这个HDMI接口只是借用了其物理结构,并没有真正的按照HDMI标准定义来使用每个引脚,而是自己重新加以利用。我们都知道7.1声道输出需要4个3.5mm接口,再加上麦克风就是5个,大家可以理解为把这5根3.5mm音频线捆成一捆,而这个打好的捆的封装形式就是这个HDMI接口。这样做的好处是让线材更简洁,一根线总比5根线看着舒服多了。不要好奇地将其他HDMI设备接到这个接口上,是不会有声音的
另一侧是USB输入接口,和另一个“HDMI”输出接口。
Strix 7.1的控制盒不但可以接耳机本体,还可以作为一个普通声卡来外接音箱。用附件中赠送的这条线,可以将HDMI接口转换为四个3.5mm音频接口
耳机这侧也是使用的“HDMI”接口
耳机和麦克风是分开的,麦克风比较柔软,可以适当弯曲成更舒适的形状
插孔位于左侧耳机的下方。接口有点紧,需要稍微用力才能插到位
插上之后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USB Type-A公对公接口线,由于要同时控制盒和十个发声单元,为了避免出现功率不足的情况,原装数据线设计为Y形,可以同时用两个USB接口为耳机提供充足电力
和绝大多数的头戴式耳机设计相似,头梁分为两层,外侧用来加固,内层来提供更舒适的佩戴感。Strix 7.1的内层头梁是PU材质,质地柔软
头梁上还刻有Strix的Logo和文字。无论是Logo还是字体,都和现在已经归属于ROG的Strix系列风格不同了
为了提供更好的密封性,Strix 7.1的耳包也采用了PU材质,而且是可拆卸设计
拆掉耳罩可以清楚的看到Strix 7.1的发声单元,(密集恐惧症患者请跳过下面两张图片)
放眼看去似乎只找到每侧四个共八个发声单元。标称的十个,那另外的两个到哪里去了呢?我们仔细看最大的那个前声道单元的后面,重低音单元就那里。由于重低音单元音域较窄也没有定位作用,所以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被隐藏在了前声道单元的后面
HyperX Revolver S
下面是今天的另一个主角,来自金士顿旗下的HyperX Revolver S(黑鹰S)电竞耳机。
黑鹰S是金士顿HyperX旗下的一款中高端产品,2017年问世至今依然有着不错的销量
其主要卖点是50mm驱动单元,杜比虚拟7.1声道环绕技术
首先包装盒就比Strix 7.1小了一大圈
黑鹰S无论从体积还是重量,都要比Strix7.1小一些
外侧头梁为金属材质,在保证一定弹性的情况下还能维持足够的坚固程度。
内层头梁同样是PU材质,在与头部接触这面比较柔软
耳机本体外侧使用了类肤质,手感滑润细腻。HyperX的Logo和他周围那一圈像是音量指示盘的装饰,我拿到手之前以为是会亮的,后来才发现并不是这样,只是单纯的装饰并不会发光。
和Strix 7.1不同,黑鹰S并没有使用专用接口,而是使用了通用的3.5mm音频接口
麦克风与Strix7.1一样是分体式的,不过这个倒是比Strix那款好插入一些
黑鹰S的控制盒,虽然看起来比Strix的小很多,但同样也是一个具有内置DAC的USB声卡。
控制盒后面有个夹子,可以固定在衣领或腰带等位置,是一个不错的设计
这个3.5mm双公头线有些不知所云。如果是延长线的话,难道不应该是公对母么?只能理解为是为了接驳音箱等其他外接音频设备所用吧
厚重与轻盈——外观与佩戴的PK
两款耳机放在一起,能看得出来Strix7.1像是一个彪形大汉
而黑鹰S像是一个纤弱少年
这种体积的差距也直接反应在重量上,Strix7.1本体+线材,不含控制盒,总重量超过了480克
而黑鹰S则比Strix7.1足足轻了100克
两款耳机的头梁都没有做可伸缩的设计,虽然均码可是适应绝大多数人群,但对于头部偏大或偏小的少部分用户来说不太友好。
Strix 7.1的头梁是ABS材质,弹性较小。所以为了不让耳机从头上掉下来,所以调教的比较紧,颞骨部位会有比较严重的压迫感。不过耳罩较大可以分散一部分压力,从而有一定的缓解。相反黑鹰S由于使用了弹性较好的金属材质,所以没有感觉到夹头。并且由于比Strix7.1轻了100克,即使没有给头部那么大的压力也不容易掉。但是黑鹰S的内层头梁虽然也是PU材质,但是里面有一个弧形的塑形板,使得内层头梁偏硬,这部分没有全部柔软的Strix7.1舒适。总体佩戴舒适感来说,还是黑鹰S要胜出一些
在Strix 7.1上市的那个年代,RGB还没有像现在这么普及。所以Strix7.1只有橙色的单色灯光,支持长亮和呼吸两种形式,当然也可以关闭。
黑鹰S虽然没有灯光,但是外侧的LOGO和外面那一圈类似太阳光芒的装饰也是比较符合我的审美观点的
相比之下Strix 7.1虽然灯光和猫头鹰的双瞳非常炫酷,但始终显得有点笨重。所以从我的审美观点出发两者在颜值上可以说打个平手
物理与虚拟——7.1听感的对决
两款产品都没有提供调音软件,所有的功能都要通过控制盒来实现。Strix 7.1的控制盒功能十分丰富,不但可以分别调整每一个声道的音量,还可以切换适应不同游戏场景的频谱
黑鹰S的控制盒比较简单,功能相对Strix的要少一些,只有寥寥几个按钮和旋钮。主要用于调整麦克风和耳机的音量大小以及快速切换内置均衡器,最关键的是中间那个开启或关闭虚拟7.1声道。从功能丰富程度这个角度来说,Strix7.1要略胜一筹
由于Strix 7.1有十个发声单元,而且每个人对于声音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在开始试听Strix7.1之前需要先进行一些简单的调教。我这里将Strix 7.1的后置(Rear)音量稍微调大,前置(Front)音量稍微调小其他不变。当然这种调教方法只适用于我和我手里这台Strix 7.1,不同的人不要照搬需要根据自己的敏感度来调整,中心思想是要让这7个声道的音量差不多大,而且都能明显听清。
硬件方面调教完成之后还需要调整软件,我们常见的播放器比如potplayer默认情况下会将多声道混合成2.0之后再输出到播放设备,我们如果想要听到真正的多声道需要在播放器上再做些调整。还是拿potplayer来说,需要设置成以源输入作为输出,也就是音源为几声道则就输出几声道
如果你用的是LAV作为分离器和解码器的话,还需要在LAV Audio Configuration的第二个标签Mixing中取消Enable Mixing,否则依然会被混合成两声道
电竞耳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听声辨位,所以首先我们进行定位功能测试。这个测试是两人配合完成的,首先测试人员A(也就是我)带上耳机背对电脑屏幕,测试人员B(助手)在Windows系统自带的扬声器配置中随机点选除了低音以外的其余7个声道。然后让测试人员A不假思索在第一时间分辨是哪个声道,每个耳机测试50次。
测试结果如下表,测试人员在佩戴Strix7.1在50次此时中答对了49次,佩戴黑鹰S的时候答对了46次。两款产品表现的都不错,黑鹰S的主要丢分项在于右侧和右后的分别不是特别清晰,错误的4次中有3次来自于这里。Strix 7.1几乎是完美完成任务,物理7.1声道在定位方面相对虚拟7.1还是有着一定的优势。
在实际游戏体验中,我首先选择了定位效果比较重要的一款射击类游戏《CS:GO》。物理7.1声道的Strix 7.1在《CS:GO》中表现出色,像我这种水平很菜的选手也能够从声音准确地判断出敌人的位置。而黑鹰S也不遑多让,可以说二者并驾齐驱。
接下来是一款潜入式的第三人称射击游戏《狙击精英4》。这款游戏与《CS:GO》风格迥异,不太会出现大规模的战斗。由于多数时间都需要潜伏在屋顶或墙角待势而动,所以这要求耳机要能够精确分辨出一丝丝风吹草动的细节来把握战机。在这个项目上,解析力较强的黑鹰S要占一些上风,但是其在安静环境中有一定的底噪。Strix 7.1表现不温不火,不算突出但也没有什么异常。
下一款游戏赛车类游戏《F1 2018》。没有射击游戏的紧张气氛,相对更轻松一点。虽然对定位要求不高,但是环绕效果就显得更重要了。在这项游戏中胜出的是Strix 7.1,其对低音的浓厚渲染和赛车马达的轰鸣声更相得益彰,出色的环绕声效果提供了更优秀的临场感。而黑鹰S表现的相对平淡,没有太多的震撼感
除了打游戏以外耳机还要肩负起听音乐的责任,下面我分了几种场景来进行音乐方面的测试
在开始测试之前,我发现黑鹰S有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那就是在没有声音播放的时候有比较明显的底噪,虽然在开始播放声音时底噪就会被掩盖,但终归是会影响心情。
流行歌曲
测试曲目:《白月光》——张信哲(下一个永远)
这是一首2004年发布的经典歌曲,由松本俊明作曲,张信哲演唱。借由凄美哀伤的格调抒发心中幽怨。相比时下流行那种节奏感强烈的音乐,《白月光》全篇人声突出,配乐比重较轻。音源为2声道,码率约为700kbps,用来测试人声的表现力。
在《白月光》的测试中Strix 7.1表现得不太尽如人意,人声总体感觉发闷,没能很好的诠释出歌曲想表达出了的意境,不过间奏的节奏感较好。而黑鹰S则相对出色,人声清澈,表现力很到位
ACG
测试曲目:《未来へ。》——J.D.K(英雄传说:闪之轨迹IV OST)
这是Falcom公司2018年的扛鼎之作《闪之轨迹IV》真结局最终决战邪神伊修麦格时的背景音乐。轨迹系列作品主角团队悉数登场,抓住这唯一的机会成为划破黑夜的那道刹那闪光。浓厚的ACG风格,多种乐器与电音交割,节奏感强烈。音源为2声道,码率约为320kbps,用于测试解析力的表现。
在《未来へ。》的测试中Strix 7.1依然表现低迷。低音渲染浓重,优点是节奏感把握得很好,但缺点导致中高音部分杂糅在了一起。黑鹰S依然保持这相当不错的水准,解析力出色,能清晰的分辨乐曲中的细节。
交响乐
测试曲目:《D小调第12交响曲》——俄罗斯马林斯基交响乐团
这是肖斯塔科维奇在60年代初创作的,以赞颂俄国十月革命为背景的交响乐作品。共分为四个乐章,由木管、铜管、敲击、弦乐等多种乐器合作完成。此音源为DTS-HD编码6声道,码率为3840kbps。用于测试耳机的声场和环绕效果
在交响乐的测试中Strix 7.1终于算是扳回一城,物理7.1声道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声场及环绕效果,特别是在节奏感紧凑的第一乐章,Strix 7.1将其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其在解析度的劣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掩盖。相比之下黑鹰S的虚拟7.1没能很好的塑造出庞大的声场,而且由于开启了环绕效果导致解析力崩坏,显然得不偿失。
电影
测试项目:《名侦探柯南——业火的向日葵》
这是柯南的第19个剧场版,大家都吐槽柯南剧场版已经从悬疑片改成动作片了。之所以选择M19主要原因也是这部里面的爆炸桥段比较多。音源同样为6声道,码率约为640kbps,用作综合测试。
在电影的测试中Strix 7.1和黑鹰S的效果差不多。由于影片中的环绕声比较少,所以Strix 7.1的优势没有得到最好的发挥。不过低音更强的Strix 7.1在爆炸场景给人的震撼效果更加强力,而黑鹰S在台词对话等出的表现要更胜一筹,可谓是各有千秋。
还要补充一点,无论是哪款产品在听2.0声道音乐的时候都不建议开启7.1环绕。开启环绕听2.0音乐会导致解析力崩坏,得不偿失。
总结
经过上面的测试,我们可以发现黑鹰S的表现更加全能。不但在游戏中有着一定的定位效果,在听音乐时全音域都有着不错的解析度和感染力。而Strix 7.1则更加专精,非常出色的游戏定位效果和低音渲染能力,而中高音和解析度相对有些不足。
今年已经是Strix 7.1上市的第四个年头,经历了四年的市场洗礼再加上继任者ROG Centurion的问世,使得Strix7.1的价格也落入千元以内。从肉眼可见的成本上来讲,拥有十个发声单元和一个功能丰富控制盒的Strix 7.1显然也要比黑鹰S高出一筹。黑鹰S的表现虽然也很不错,不过京东上的价格还是有些偏贵
双方也都有一些无法忽视的缺点,比如Strix 7.1的佩戴舒适度和黑鹰S的底噪。
如果说相对全能黑鹰S是一个所有科目都80分的优等生的话,那么优缺点都很突出Strix 7.1则是有两科100分其余全部60分的特别生。作为一款电竞耳机,几乎所有的优化方向都是针对游戏的Strix 7.1无疑是出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