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报讯网欢迎您~!
设为首页
“这几年,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大变化,环境越来越美,村民生活越来越幸福。”白玉县金沙乡阿作村第一书记然布说。
在白玉县城西北方向,坐落着一座美丽的村庄——金沙乡阿作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白玉县金沙乡阿作村将党建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中,因地制宜发展水磨糌粑、打造集体超市,开创了“党建+”的双赢局面。
精准发力建强战斗堡垒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金沙乡阿作村坚持把“抓班子带队伍”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以“头雁工程”为抓手,建强“两委”班子、严格组织生活、狠抓干部培养。
三年来,共发展正式党员3名,预备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名,15人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一大批“头雁”示范带头抓学习、田间地头抓生产,成为党建促脱贫的主力军。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更高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在党建引领下,阿作村建成通村硬化路9公里,通组路9公里,新建住房3户,廉租房3套,完成洗澡间59间、大棚蔬菜58个、太阳能路灯62盏、垃圾处理站1座和垃圾处理点15个,还按照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标准,新建了“村两委”办公室、便民服务中心、村文化室、村卫生室,增添了健身器材、音响设备等文化设施,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
“村里有了集体超市,非常方便,再也不用下山去县城买东西了,节约下来的时间还可以干农活,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不出村子就可以吃到细腻可口的水磨糌粑。”阿作村的次仁志玛一边揉着糌粑一边告诉笔者。
49岁的次仁志玛是阿作村的建卡贫困户,常年患有慢性病且家中无劳动力,在联系点县委宣传部和金沙乡党委政府的精准帮扶下,她修建了新房,喜迁了新居,女儿仁青珍还被聘为村上公益性岗位人员,每月固定增收1300元。她说,这一切都和金沙乡阿作村开展的党建促脱贫是分不开的。
据白玉县金沙乡阿作村第一书记介绍,阿作村以前是个空壳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产业。他和村两委多次提出打造传统产业、发展集体经济的建议。2017年,在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阿作村成立了第一个集体经济组织——白玉县赋民民族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主营副食、百货、服装、日化、电器、粮油、烟酒、土特产销售等。村里的第一个集体超市也在村民的期盼下正式营业了,为最大发挥集体经济效能,阿作村筛选了19户建卡贫困户和1户五保户作为公司参股人,与农户签订了入股合同。
65岁的桑拉是阿作村集体超市的售货员,对于建立集体超市,她是感触最深的,她说,因为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外出务工又独居在家,村两委考虑到她会写藏语、能记账,就将集体超市交给她来打理,每月能挣1000多元钱,而且还可以参与年底分红。她表示会尽力将集体超市管理好,认真记好每一笔账,不辜负村民们对她的信任。
目前,经过3年的经营,白玉县赋民民族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已逐步实现产业化,成为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目前已实现收益12.4万元,人均增收348元。
抱团取暖打响糌粑品牌
盛夏时节,走进金沙乡阿作村的田间地头,满目苍翠、绿意盎然。在进入阿作村的小沟里有一座红色的小房子特别引人注目。那就是阿作村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水磨糌粑磨坊。
说起糌粑,人们总能联想到那灰白色、香喷喷的粉末状炒面,这是藏族人民必不可少的主食,早期的糌粑是用人力手工磨制的,后来开始借助水流的冲力进行研磨。如今随着电动磨坊的出现,水磨糌粑越来越稀有。阿作村水能资源丰富,有着修建水磨坊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几经思索,决定利用资源优势重建水磨糌粑磨坊。
2017年,阿作村水磨糌粑磨坊建立,党员呷多成了磨坊的第一任主人,为村民研磨细腻可口的面粉。如何改变传统磨坊单打独斗的局面?阿作村大胆探索,决定将公司农副产品的包装销售和水磨糌粑有机结合,将村民的青稞集中收购进行研磨,然后进行简单的包装后,以公司的名义进行销售,将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变成了“抱团取暖”的优势。磨坊的发展活力与日俱增,逐渐打响了水磨糌粑的品牌,阿作糌粑一经上市,便供不应求。据然布介绍,阿作村的水磨每年可研磨糌粑6000余斤,为全村集体经济增收2.5万元。
解放思想破除脱贫桎梏
“扶贫先扶志,扶志先扶智”,针对部分群众脱贫政策不熟悉、“等靠要”思想严重,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阿作村充分发挥党的“红色引擎”作用,组建宣讲工作组,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村民议事会、农民夜校、坝坝会、入户走访等方式,立足脱贫“难点”、民生“痛点”和群众“盼点”,开展国家惠民政策、法律法规、控辍保学、道路交通规则、基本医疗卫生常识、微信规范使用、提款机存取款等日常必备知识讲解,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改变“等、靠、要”思想,明白“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从思想上破解制约群众脱贫致富的瓶颈。同时利用空闲时间,积极组织村民开展公共环境和家庭卫生综合整治活动,通过环境卫生整治,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进一步改善了村容村貌形象,提升了村民文明素养。
“通过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我们老百姓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内生动力不断激发、脱贫意识越来越强,有时候到村子里基本看不到人,适龄儿童都在学校读书,青壮劳动力都外出务工了。”然布说,下步工作重点将放在党建引领上,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技能培训,让老百姓早日致富奔康,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中共白玉县委宣传部 周丽婷)